原來舊傷或痠痛一直好不了是因為這樣?! 不能不知道的機制:代償作用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

  • 背痛很久,按摩都沒什麼用,結果發現其實是臀部太緊
  • 手肘痛、手腕痛,一直以為是打電腦打太多,最後竟然是因為肩膀卡住

這些「本來以為A有問題,結果竟然是B在拖累」的情況,很多時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
代償作用(compensation)在作怪!


什麼是代償作用?

簡單說,就是身體某個地方不好用,其他地方就跳出來幫忙撐場面。

身體某個地方不好用,其他地方就跳出來幫忙撐場面

肩頸與腰部是經常受到代償作用受害,而出現症狀的部位

比方說:

  • 肩膀舉不起來,身體就開始扭腰、仰背、聳肩來補。
  • 臀部無力,身體就改用小腿、下背幫忙發力。
  • 背部卡住,脖子就超努力地想讓你「看起來很正常」。

一開始,你可能還覺得身體很厲害,居然能自己找到替代方案!
但⋯⋯這種「替代方案」若是天天都在用,最終會變成: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到的時候,就一次爆發。」

當身體某部位卡住、或無力,就會使用別的區塊來幫忙,是代償作用的基本概念。

當身體某部位卡住、或無力,就會使用別的區塊來幫忙,是代償作用的基本概念。


為什麼代償會變成問題?

因為那些「幫忙的地方」,根本不是為了長期扛這個活的。
久了,就出事。

就像一間公司裡,會計部門負責算錢,但如果人資部門缺人,臨時叫會計去面試新人、處理離職、發聘書⋯一兩天還撐得住,久了整個部門就會亂掉,公司營運就會出問題。

代償作用就如同公司部門之間,互相幫忙,久了會出事

身體各部位就像公司出現人力空缺時,別的部門硬著頭皮上,撐得了一時,但撐不了一世。

身體也是一樣
肩膀出問題,腰來幫忙;膝蓋太弱,腳踝來撐。代償一開始看起來很聰明,但久了會變成一場內耗——讓原本好好的地方也壞掉。

常見的下場有:

  • 小問題沒處理,連鎖代償一路搞到其他部位也痛
  • 原本的問題被藏住,越來越難找出源頭
  • 就算一直休息、吃止痛藥、貼貼布,始終覺得改善沒進展

案例分享

個案一:

我有位患者是高中老師。主訴腰很痛,站著講課寫黑板會痠到不行。
但我實際幫她評估後,發現腰部功能OK,問題其實出在肩膀。

她每次舉手寫黑板,其實都是用腰扭、仰背代償完成舉手動作。 久而久之,腰當然不堪負荷,開始報警,當我們評估出出肩膀問題才是真兇時,對於腰部的症狀就有了明顯改善。

老師肩膀活動受限,用腰代償寫黑板的動作示意圖。

因肩膀活動度受限,只好用腰來幫忙肩膀寫黑板

個案二

還有一位年輕上班族,長期困擾於膝蓋痛,只要久坐或上下樓梯就很不舒服。她原本以為是膝蓋老化,甚至有點擔心是不是關節退化。

經過詳細檢查,我發現她的問題根源其實出在「髖關節過緊」。

因為坐姿不良,骨盆長期後傾,髖關節被卡住,導致她在走路或站立時無法好好用到臀部肌肉,結果力量就往膝蓋傳。這種不平衡拉力讓膝蓋壓力變得很大,自然容易疼痛。

調整坐姿與髖部活動後,她膝蓋的症狀也就漸漸改善了。這就是身體最真實的語言。

辦公室久坐,髖關節緊繃

長時久坐辦公,會易使得髖部肌群緊繃,連帶影響下肢和背部


生活中你也可能正在「代償」但沒發現

以下幾個線索可以自我觀察一下:

  • 一抬手就會仰腰 or 聳肩
  • 左右腳站的不平均,總有一邊撐比較多
  • 常常酸的地方按摩後好一下,但症狀很快就又回來
  • 總覺得某些動作做得出,但感到「卡卡、不順、怪怪的」
  • 困在某些動作習慣跳脫不出,比如:翹腳只能特定一邊、側睡只能習慣某一側

最根本的解法是什麼?

不是貼貼布、不是只按痛點、也不是單純做伸展。
而是——

透過專業評估找出那個「該動卻沒動的人」,把動作還給它。

當每個關節、肌肉、系統各司其職,才不會讓不該加班的部位超時爆肝。

物理治療檢查範例:髖關節障礙的FABER test (左圖),與檢查骨盆是否卡住的 The stork test(右圖)


結語

身體代償不是壞事,它是在保護你、撐著你走完生活。
但若一直忽略它,也可能變成你最難纏的敵人。


延伸閱讀

👉 高中老師腰痛,問題竟然是肩膀舉不高?
👉 蛤?我才30歲,怎麼就得了五十肩?


圖片與參考資料來源:

https://www.aafp.org/home.htm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580671/

https://co-kinetic.com

https://www.posture4life.net/posture-alignment-therapy.html

Cohen, S. P., Chen, Y., Neufeld, N. J., (2013) Sacroiliac Joint Pa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t Reviews Ltd, 13; 1: 99–116.

※ 若本站所使用之圖片或資料有侵權疑慮,敬請來信聯繫昇活物理治療,我們將儘速處理與下架,感謝您的理解與協助。
If any images or referenced materials used on this site infringe upon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Better Life Physio. We will promptly review and remove the content as necessary.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he content as necessary.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本文內容僅為經驗分享與一般衛教資訊,非醫療指示。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建議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或相關醫事人員評估與諮詢)